“减糖”饮食的误区-ag捕鱼发表时间:2021-04-28 10:51 牙齿 糖分摄入过多过频,容易导致龋齿。这是因为残留在口腔中的糖最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,产生酸性物质,腐蚀牙釉质,很容易导致龋齿的产生。 大脑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大鼠实验,首次揭露了长期高果糖饮食会使大脑迟钝、学习记忆能力下降。 心脏 喝含糖饮料越多,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就越高。而每周少喝1份含糖饮料就能改善心脏健康状况,降低今后患上心脏病的风险。 皮肤 糖会附着于皮肤里的胶原蛋白,使胶原纤维更为脆弱易断。而人皮肤的立体紧致,得益于胶原纤维之间的互相牵引,形成的结实的网络结构。这种牵引力较低以后,皮肤坍塌,弹性减弱,出现皱纹。此外,高血糖和胰岛素会影响皮肤正常的功能代谢,导致面部分泌更多油脂,更容易长痘痘。 骨骼 年轻女性、儿童等人群喜爱吃甜食,而糖分摄入过度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钙质的吸收,从而影响骨骼健康。 肥胖 对成年人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的汇总分析显示,降低游离糖摄入量与体重减轻之间存在关联。比较而言,增加游离糖摄入量,体重就会有所增加。 胰腺胰岛 吃糖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,但高糖饮食,可以出现短时性血糖增高,加重胰腺胰岛负担;高糖饮食又可以导致肥胖,大大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。 误区一:减糖饮食就是少吃饭 误区二:减糖就是要断绝淀粉 误区三:牛奶乳糖很高不能喝 误区四:网上找个减糖食谱照着吃 误区五:孕妇/哺乳期低碳饮食防长胖 1、减糖应减“添加糖” 各人群均应减少“添加糖”(或称游离糖)的摄入,但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。 2、认识“添加糖” “添加糖”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,具有甜味特征,包括单糖和双糖。常见的有蔗糖、果糖、葡萄糖等。日常生活的白砂糖、绵白糖、冰糖、红糖都是蔗糖。 3、糖的危害多 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,过多摄入会造成膳食不平衡,增加超重、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风险。 4、控制“添加糖”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,最好控制在25g以下,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%以下。 5、儿童青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是儿童青少年摄入“添加糖”的主要来源,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。 6、婴幼儿食品无需“添加糖” 婴幼儿建议喝白开水为主,制作辅食时,也应避免人为添加糖。 7、减少食用高糖类包装食品 建议减少饼干、冰淇淋、巧克力、糖果、糕点、蜜饯、果酱等在加工过程添加糖的包装食品摄入频率。 8、烹饪过程少加糖 家庭烹饪过程少放糖,尝试用辣椒、大蒜、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,减少味蕾对甜味的关注。 9、外出就餐巧点菜 在外就餐时适量选择糖醋排骨、鱼香肉丝、红烧肉、拔丝地瓜、甜汤等含糖较多的菜品。 10、用白开水替代饮料 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饮用白开水。在温和气候条件下,成年男性每日最少饮用1700ml(约8.5杯)水,女性最少饮用1500ml(约7.5杯)水。
文章分类:
|